記得在2006年6月8日當筆者看到索尼即將要發(fā)布的鏡頭產品時,眼睛一下就看到了這款來自德國卡爾蔡司Sonnar T* 135mm F1.8 ZA,沒錯正是這支鏡頭把一向屬于85mm F1.4“聚光燈”一下吸引到他自己的身上。在135mm這個中焦距的極限居然可以使用F1.8的光圈,已經是這個焦距的極限了,何況這支鏡頭產品使用的鏡頭結構是蔡司公司最引以為豪的Sonnar結構,同時由于后“柯美”時代的介入,這支鏡頭產品被設計成了自動產品,在使用方面更加便利。配備在索尼a100上時,視角等效于135相機202.5mm焦距的鏡頭,采用內對焦設計,在拍攝時鏡頭前端并不會伸長或旋轉,方便使用偏振鏡。
   和Planar一樣Sonnar(松納)也是德國卡爾蔡司最為經典的鏡頭設計結構,這種獨特設計的最初產生在1929年。
鏡頭構成:9組11片
視角(35mm):18度
光圈葉片數(shù)目:9片
最大光圈:F1.8
鏡頭口徑:77mm
經典的“Sonnar”結構
Sonnar-Superachromat T* C250mm f/5.6
 
   
 
 
水一樣鍍膜
光圈頁片
 
 
 
 
  說到鏡頭的外觀沒有誰可以和這款Sonnar T* 135mm F1.8 ZA“強悍”之極,2006年PHOTOKINA展會上卡爾·蔡司公司向外界展示的,一手打造它的索尼公司將其定義為整個單發(fā)系統(tǒng)中的明星產品。鏡身下方標有大名鼎鼎的ZEISS公司銘牌,鏡頭前端蔡司特有的T*鍍膜標識,以及全金屬的機身設計都在告訴所有人,它象征的不僅僅是高品質更多更要突出來自德國的純正血統(tǒng)文化。在產品的做工方面鏡頭采用全金屬的材質,僅僅在對焦環(huán)上有橡膠以增強手感,通過碩大的鏡頭筒我們卡一看到如水一樣透徹且略帶“青色”的晶片組,稍動鏡頭常識的人都回被這位來自萊茵河畔的女孩傾倒。由于光圈的大小問題鏡頭的體積達到空前88mm×114.5mm, 該鏡頭的重量達到了1050g,這還不包含遮光罩的重量,如果加上遮光罩,重量將達到1200多克,已經是一款專業(yè)相機的重量了。
 
 
   
   
 
  作為后柯美時代的頂尖人像鏡頭產品,Planar T* 85mm F1.4 ZA 擁有令人驚訝的背景虛幻效果,這得益于9葉片的光圈結構,背景虛化相當細膩真實。但焦距更長的Sonnar T* 135mm F1.8 ZA焦距的變化會是怎么樣的呢?小編對此進行了簡單的測試。同樣使用9葉片的光圈設計拍攝具有景深特點的場景顯示的特點也是很明顯的。
  對于一支鏡頭畫面質量的評鑒銳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,在這里我們首先要看看不同在不同光圈值條件下這款135mm F1.8鏡頭的中心銳度。我們使用a100為測試相機,采用最高畫質JPG……
背景虛化測試 中心銳度測試
   
 
   
   
   
 
德國光學家卡爾·蔡司
    卡爾·蔡司公司股份公司(Carl Zeiss AG)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制造光學系統(tǒng)、工業(yè)測量儀器和醫(yī)療設備的德國企業(yè)。公司的名稱來源于它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德國光學家卡爾·蔡司(1816年-1888年)?-蔡司那時開始在德國西南部城市耶拿(Jena)生產制造科學儀器。1866年以后,卡爾-蔡司的商業(yè)活動才正式開始。當時的一位研究員恩思特-阿貝(Ernst Abbe)博士提出的一套顯微成像的理論成為了光學工業(yè)的科學基矗保羅-魯?shù)婪?Paul Rudolph)博士,阿貝的一位助手,開發(fā)了一套高性能的照相鏡頭。由于這些成就,卡爾-蔡司成為了光學儀器領域的頂尖公司。自那以后,伴隨著高度消色透鏡(1880年代),非球面鏡(1930年代),天文望遠鏡,雙眼望遠鏡眼鏡,外科顯微鏡,投影行星儀(1925年)以及其他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,卡爾-蔡司得以保持在光學儀器工業(yè)的最前沿……
卡爾·蔡司公司網址:http://www.zeiss.com.cn 索尼公司網址:http://www.sony.com
蔡司T* 85mm F1.4 ZA專題
蔡司DT 16-80mm F3.5-F4.5 ZA專題
   
     
  專題策劃:天極Yesky數(shù)碼頻道    內容提供:張羽    設計制作:翟莉莉